常光希:中国漫画与动画的渊源



  \

常光希

为搭建中美动漫游领域人才交流平台、促进漫画产业国际化合作,2017中美漫画高峰论坛在我校隆重启幕,来自中国和美国的7位专家相继抛出观点,令在场人士受益匪浅。
    5月16日,吉林动画学院副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常光希作了题为《中国漫画与动画的渊源》的讲座,深入探究了中国漫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国漫画与动画的不解之缘。

    中国漫画孕育于历史、扎根于群众、成长于生活

“中国的漫画形成于近代,但是追根溯源,从上古时期的历史踪迹可以找寻到中国的文明历史对中国的绘画与漫画的影响。”常光希说,中国的漫画来自于明清时代的木版画,一般取材自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和社会市井。二十世纪初,这种绘画作品常常见于出版物。直到1925年,《文学周报》在丰子恺的画下方注明“漫画”二字,从此,“漫画”这一画种的名称很快在社会上普及,并沿用至今。

常光希总结,中国的漫画家大致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上世纪初的陈师曾和丰子恺,一个被誉为“是中国漫画的始源”,一个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而著名。到30年代的张光宇、张仃、万赖鸣、张乐平、叶浅予等,这些漫画家普遍受到国外漫画的影响,后来逐渐形成了中国漫画的特色。现代的漫画家还有方成、韩羽、柯明、王树忱和阿达等。当代漫画家徐鹏飞、金城、姚非拉、敖幼祥、麦家碧等,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风格。

    动画家与漫画家的强强联合,让中国动画从模仿到独树一帜

1937年,美国迪士尼出品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时隔三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但是这部片子受迪士尼的影响很重。当时的中国动画刚起步,动画也是外来的艺术,特别是美国的迪士尼对中国的动画影响很深”,常光希说。

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

“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很多的经典动画片,都是请知名漫画家参与美术设计。”常光希介绍了《大闹天宫》《天书奇谈》《哪吒闹海》《黄金梦》《看戏》等漫画家与动画家合作完成的动画作品。“当然也有一部分作品是漫画家的漫画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之后才拍成动画片的”,比如《三毛流浪记》。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国漫画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做支撑,才能使中国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更因此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动画学派。

    新的产业链时代到来,但仍要坚持走本土化道路

中国漫画起源于本土,但在不同的时期又吸收和借鉴了国外漫画的特色。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漫画和动画的本土交融,漫画和动画迎来了新的产业链时代,产生了巨大的文化价值、产业价值和商业价值。

借助多媒体及互联网的传播手段,国际漫画产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从漫画派生为动画、电影、游戏等多种形式,改变了漫画和动画的传统定位。常光希说,从吉林动画学院出品的3D动画电影《青蛙王国》上就可以体现当今视觉艺术的探索,和动画教育以及动画产业发展的方向。“这部影片有很多的相关的衍生产品。比如说二维的衍生产品造型,还有三维的衍生产品造型,还有一些游戏开发。”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是由吉林动画学院的老师和同学自力更生,集体创作出来的。

“我们要保持一颗初心,要走本土化道路,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动漫、游戏作品推向世界。”常光希说,这是每一个本土艺术家应该坚持的责任。
 

(企划与战略发展中心 编辑:王子 编审:姜文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