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街里找童话

中国著名漫画家聂峻在“2016中法漫画论坛”作专题讲座

分享一本漫画的创作过程



中国著名漫画家聂峻(李金元 摄)

6月13日16时10分,中国著名漫画家聂峻在“2016中法漫画论坛”作了题为《在老街里找童话》的讲座,与吉林动画学院的师生们分享了他2016年在中法同步出版的新作《老街的童话》从前期的灵感迸发到完成制作的过程和心得。

从“摇滚歌手”到“漫画大神”

回忆起自己的经历,聂峻觉得一切都很有“戏剧性”。和很多漫画家一样,聂峻的漫画生涯也是从看漫画开始,然后开始在脑子里胡思乱想一些故事,“如果自己也可以画出来的话,不知道别人看了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聂峻在读书时期组建了自己的乐队,沉浸在自己的摇滚世界里。后来因为一些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在杂志上投稿,“可以画漫画,可以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印成铅字,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聂峻从此开始乐此不疲地奔向了实现梦想的道路,如今他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漫画家之一。

自1995年起开始陆续发表漫画作品至今,聂峻成绩斐然。2000年,聂峻获得了获比利时爱克发世界青年平面设计金奖;2002年,作品《我街》(连载中)获东方文化研究会漫画分会最佳长篇漫画奖;2003年,作品《电车》获讲谈社早安杂志社"manga open"准入赏。另外,他还在欧洲出版了作品《我街》《丢丢》(法国小潘出版社)《樱花男孩》《向日葵男孩》(法国BAO出版社)《老街的童话》(法国伽利玛出版社)。

在老街里找童话

“2016年,中法同步出版了我的新作《老街的童话》,在这本漫画书里,我写了几个发生在老街里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从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开始,却都有一个童话式的结尾。”很多欧洲的读者评价,在《老街的童话》里“看到了一种诗意”,“无法逆转的现实让人感到伤感”,聂峻对这种解读感觉很奇妙。

聂峻说,他为了取材常游走于北京的老胡同里,作为一个外地人生活在北京,能把自己对北京的理解画出来,这次创作契机让他接了一次老北京的地气儿,这是很快乐的过程。“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聚集在有历史感的老街,这里有很多咖啡馆和艺术家工坊,新老结合的方式让老街焕发出很年轻的活力。”聂峻说,城市的发展迅速,但老街里仍保留着小时候的人情味,时间给老街抹上了浓浓的一笔重色,看似平庸的东西在这里变得伟大,生命力在老街里变得非常倔强。

好的漫画作品像一首好听的歌

《老街的童话》这本漫画书由《老小孩》《信》《虫》三个短篇组成。书中有可爱的爷孙俩,有嬉笑打闹却怀揣梦想的孩子们,有寄托心灵的暖暖的羊皮纸信封,还有带你去“虫儿乐园”探险的胖小子。

“想写出好故事,就要去人多的地方找灵感,和人互动,寻找一种‘诉说’”,聂峻向同学们建议。一件好作品的诞生要经过周密的计划,时间、空间、主线和架构要经过深思熟虑,“我对故事的理解会从一个舞台开始,就好像刚刚进入剧场,看到舞台上的布景,会对即将上演的故事有一种好奇和期待,我把舞台放置在老街上,这里有很多生活记忆。”

“人物出现在设定好的时间和舞台上,开始随着这份好奇和联想产生故事,在这里需要说清的是,有时候作者创作故事的时候,是会被人物牵着走的,作者跟随着人物进入剧情,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状态。”聂峻说,要把作品中的人物当做朋友,经常与他们进行对话,作为旁观者观察他们,这样人物的形象就能鲜活起来,背景和环境的设计才能越来越清晰,“在故事的创作中不要用非常长的语言,越精炼越吸引人。”

聂峻说,漫画的魅力在于可以营造出不同于其他影像的效果,对漫画家来说,这个完成的过程本身也像是一个童话,很享受也很辛苦,也可以获得很多画画以外的常识,“故事的好坏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节奏感,在于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设计,好的漫画作品就像一首好听的歌,起承转合,荡气回肠。”

漫画家聂峻的讲座平实而深刻,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创作离不开生活。


(企划中心 编审:刘逢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