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动画学院传媒分院摄影系赵明帮偏远山村拍全家福
赵明,吉林动画学院大三摄影系学生,2013利用暑假去四川省大凉山雷波县谷米小学支教,接触到真实的偏远山村。之后偶然看到电影《乡村照相馆》,受此影响和启发,产生了免费帮偏远山村家庭拍全家福的想法,并分别在2014年1月和暑假进行了拍摄。
赵明选择去的山村,都很偏远,方圆几百里都是孤零零的,整个村里都没有一部相机,所以村里人很少拍照,甚至很多孩子自出生后就没有出过山,更别说拍“全家福”了。
进入偏远山村,经常要步行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晴天还好些,遇到阴雨天气,不但路滑危险,经常会遇到突然而来的山洪水,所以赵明每次去都要带上雨鞋备着。
赵明为偏远山村家庭免费拍照,当地人特别高兴,每次去都会兴高采烈的欢迎他,就像村里要过节一样。
赵明为山村里的每一个家庭都轮着拍,家家户户都不一样,有全家人都在的,也有很多不全的。
对于有些家庭来说,家里的鸡,也是间接成员,每天和家里的孩子形影不离,还有主食“土豆”。
有些家庭,牛是核心成员之一,每年的农活都离不开它,拍“全家福”肯定也要在一起。
家里的“牛”看到要拍“全家福”,也赶忙摆起造型,拍“全家福”,一个成员都不能少哎。
在偏远山村的家庭,“牛儿”就像家里的“半边天”,会帮自己的主人干很多活。
骑着“马”拍“全家福”,更突现了“马”在这些家庭里的重要贡献,所以专门把“马”安排在“全家福”的中间位置。
有些家庭,“马”和“牛”都有,这些特殊的“全家福”,让我们应该可以深切体会到“牲畜”在偏远山区家庭的重要作用。试问,人类真得比“牲畜”更高贵吗?我们是否可以比“牲畜”做得更好呢?像赵明一样,为这些家庭带去简单但却是真正的欢乐和幸福。
一家人的纯朴笑容,映显了赵明的拍摄之路是多么的美好,对于那些整天拍花儿、鸟儿、景儿的所谓摄影名家们,看过这张照片,是否会反思一下真正的摄影魅力到底在哪里?
赵明跪在地上帮拍“全家福”,因为跪着视角低,和孩子们平视,正是“屈膝”之行才拍出了这样感人的照片,这正印证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化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听说要拍“全家福”,老大爷拿出了自己当兵时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包括自己的军帽,虽然是一个人拍,却有着万千的故事在里面。
爸爸裹着儿子的“全家福”,等“儿子”长大后看到这张照片,一定会非常感谢赵明这位拍照的叔叔,仅仅只是一张照片,却是永恒美好的纪念和回忆。
听说要拍照,老大娘怀里的鸡赶忙露出头,陪主人拍张“全家福”,让主人永远记着自己。老大娘的幸福微笑肯定是在回答它,放心吧,一辈子都会记着的。
赵明最初带过打印机去拍照,但是中途坏了不能修,结果不能及时给大家照片,让他很遗憾。再次拍照,专门带上了“拍立得”,让这些家庭即时可以拿到照片,幸福就在一瞬间之后就“弹”出来。
把照片拿到手中所自然流露出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让我们不由得向赵明表达敬意。就像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说,文艺作品说到底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群众对生活最熟悉,泥土的味道最贴切,好的文艺作品必须走向人民。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赵明与偏远山村家庭一起留影,特别选择在一个牛儿、狗儿和小猪儿都在的地方,每一个“成员”都在幸福着,虽然幸福的感觉不一样,但却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不假,不造作,真正的和谐源于真诚的相融。
赵明和村里的孩子合影,背后的红旗颜色,正是这个大学生的内心写照。天之骄子,如果内心不是“红色”的,不是扎根人民的,只能说是一群“骄气娃子”,一些“无魂浮萍”。中国梦,绝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富、共同幸福的伟大使命,而完成这个使命,需要像赵明一样更多的“天子骄子”来共同践行。
大多数家庭拍张全家福轻而易举,但对于偏远山村的家庭来说,却是一个奢侈的梦,帮他们圆这个人梦,其实一个人、一台相机足矣。这并不仅仅只是帮助偏远山村家庭拍照,对于拍摄者来说,也必将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洗礼。
- 上一篇:赵明帮贫困山民拍了数千张全家福
- 下一篇:校团委、校友会在我院举办第二期青春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