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漫画学院师生为吉林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指导团制作专属礼品



漫画学院礼品工作室手作人偶制作现场(赵欣宇摄)

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副秘书长戴海涛漫画表情

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秘书长马德富的定制人偶(赵欣宇摄)

7月的阳光已是近于“毒辣”的状态,迎面的风像热浪似的扑来。在这样一个暑气逼人的炎炎夏日,产业大厦8楼漫画学院礼品工作室外的走廊里,架起了一排工作台,工作台上杂七杂八放的什么东西都有,可以降温的冰水、做礼品用的小工具、上色用的颜料、手作用的模型,而工作人员们正埋头细心雕刻着什么,走近一看,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神态各异的人偶。

“屋子里太闷啦,我们干脆就把桌子摆在走廊,对着窗子工作,大家也能凉快一点。”漫画周边衍生品项目工作室的负责人郑梦帅说,“因为第三届‘互联网+’大赛决赛的系列活动马上就开始了嘛,会有专家们来帮我们的参赛团队打磨作品,他们为我们省的参赛作品做了很多指导,真的很辛苦。所以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做这些送给专家们手作礼品,表达一下咱们学校对莅临指导的专家们的谢意。”

这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专家们都是前两届教育部选聘的大赛国评专家。有的专家已多次来我省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创新意识都为我省的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方面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我是根据我们漫画学院张宇魁老师设计绘制的各位专家的漫画形象来制作人偶的,比如说这个,是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的戴海涛老师,戴老师的眉尾高于眉头,抓住这个特点,就能更好的把戴老师的五官和气质烘托出来。”一说到这些人偶,制作者陈昱希就兴奋起来,一个一个的介绍,如数家珍。对于人物特点的捕捉,陈昱希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发型和五官是手作人偶的标志,因此不同人物眼睛的形状、眉毛的走向、嘴巴的颜色和发型都是其各自的重要特征,要抓住这些特征,就要靠多年的美术功底和手作经验。

漫画周边衍生品项目工作室的负责人郑梦帅说,这些人偶都是2017届毕业留校的同学们做出来的,“我们产业这边每年都会留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学院这边培养优秀人才,毕了业我们就把她留下来。”

谈到这些刚刚脱离了学生身份的年轻人,郑梦帅的脸上都是欣慰和赞赏,“这些同学都非常优秀,像这次专家礼品的制作者昱希,她在学校的时候就得了很多项手作大奖,手作功底相当深厚。这次手作人偶材料的选择是超轻黏土,现在市面上对超轻黏土有误解,觉得这就是小孩子玩儿的东西,做不出什么大名堂,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把超轻土做细、做精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们从今年4月开始做,别人用半年做出来的东西,我们用两个月,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反复的修改打磨。”

除了手作专属人偶,细心的大赛组委会还为专家们准备了动画微表情和漫画表情盘。其中,由漫画学院的张宇魁老师设计绘制的漫画表情盘,更是把各位专家在点评作品时的侃侃而谈、评审时的严肃认真,以及讲座中的自信大气都表现淋漓尽致,面部表情或激昂、或沉稳、或内敛,配色鲜艳大胆。随后,这一系列的漫画表情会在“互联网+”大赛当天,当场绘制在盘子上送给莅临大赛的专家指导团。

(企划与战略发站中心 编审:姜文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