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五个“操作方法”



3月29日,第三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会在吉林动画学院隆重举行。会上,我们不仅了解了大赛的各项赛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也深刻理解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另外,我们还在大会上了解了本届大赛的五个“操作方法”

一是“早”。在组织方面突出一个“早”字。今年我省大赛启动时间、省总决赛时间整体提前了1个半月。这就要求各高校也要早启动、早发动、早部署。

二是“量”。在宣传方面统筹一个“量”字。“量”字既要有数量的要求,更要有质量的内涵。各高校积极组织发动好在校学生,尤其是博士生、硕士生参赛,广泛发动毕业5年的校友参赛。

三是“转”。在项目选育方面强化一个“转”字。鼓励和支持“师生同创”。各高校要深入挖掘好本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中待转化的科研成果,主动对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精心组织和选育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可能转化的项目。

四是“培”。在提升参赛水平方面做好一个“培”字。各校要抓好、抓紧、抓实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两端的培训,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导师库资源,组织开展具有自身特点,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校级培训,确保参赛项目质量和水平。

五是“新”。在大赛同期活动方面展示一个“新”字。本届大赛,拟举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系列论坛、大学生创业秀场和闭幕式颁奖等同期活动。各高校也要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创造性开展系列活动。

(企划与战略发展中心 编辑:王子 编审:姜文玉)


分享到: